志愿消殺兵林寧:穿梭120個小區進行消殺
每天早上7點,林寧從家里出門,便開始了一天的疫情志愿服務工作。
林寧今年33歲,是東營市義工協會的執行會長,加入志愿者隊伍六年的他,服務時長已有2200余小時,幾乎把所有業余時間都奉獻給了志愿服務。面對這次疫情,他毅然地沖到了第一線。
疫情期間,他們和愛心人士、企業溝通,使用他們捐贈的藥品、器械和防護用品,與街道辦事處結合,優先對物業不達標的老舊小區的樓道、垃圾箱和公廁等進行防疫消殺工作。從1月30日開始,林寧就在辛鴻家園等小區穿梭,對所有垃圾桶、公共衛生間、樓道、電梯間等進行消殺。
背著30多公斤的藥水和彌霧機,一天10多個小時2萬多步走下來,第二天累得腰酸背痛腿發軟。“第一天,消殺結束晚上回到家已經十一點半了,連續消殺了14個小區。”第二天,他們迅速調整了方案,平均每個小區兩三個小時,面積大的需要更長的時間,中午,只能吃口熱乎的方便面。消殺時,有的居民看著他們辛苦,給他們送去了包子、水果,2月1日,在天鵝花園消殺時,居民把自己包的餃子送到了他們手里,蹲在路邊吃著熱乎的餃子,林寧心里也感覺很溫暖。
一身防護服、一個安全防護面罩、一支口罩、一副手套……這就是林寧參與抗疫的“戰斗武器”。開始時物資緊缺,一身防護服他們要穿很長時間。由于沒經驗,最初兩天沒佩戴安全防護面罩,藥水噴濺到裸露皮膚上造成灼傷;耳塞對消除彌霧機噪音的作用不大,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,林寧的耳邊仍回蕩著嗡嗡聲。
復工復產后,林寧每次下班后要接著驅車70公里從河口趕回東營,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投入到消殺工作中。直到2月24日,他們完成了錦華、錦苑片區、盛世龍城等辛店街道、勝利街道120個小區的消殺作業,最近的就是自家小區,最遠的到了商飛集團建筑工地的生活區,整整用了5噸消毒液。
2月25日開始,林寧到了東營百化石油科技公司殘疾人勞動基地,開始投入到企業的消殺工作中,企業的生產車間、食堂、倉庫、辦公樓,都是消殺的重點。3月5日,東營汽車總站恢復運行的第一天,他們去現場對車輛、候車大廳進行了全方位的消殺。
在林寧的家里,不只是他自己在為抗擊疫情做著努力。他的父親在濱海公安局薈苑派出所工作,每天按照山東省公安廳下派人員名單進行逐家排查,經常幾天不回家。他的妻子趙玉潔是東營市勝利醫院的一名護師,1月22日她被抽調到應急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,由于經常要接觸未知狀態的患者,夫妻倆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見面。
“連續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,雖然已經疲憊不堪,但當華燈初上,那萬家燈火能洗去所有的疲憊,眾志成城抗擊疫情,相信勝利終將屬于我們!”林寧的微信朋友圈里,幾乎每天都記錄著自己奮戰的故事。“你在一線奮戰,我在二線防守,共同攜手保衛東營這片凈土,盡我最大的努力,把你的工作量降到最低。”說起妻子,林寧這樣安慰道。
疫情慢慢平穩,隨著復工復學的逐步開始,林寧和志愿者們又將轉戰到另一個戰場,去學校盡最大努力為開學做準備。
齊魯晚報·齊魯壹點 記者 宋永興
便民信息
東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①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東營日報、黃河口晚刊、東營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東營日報社所有,東營網擁有東營日報社所屬《東營日報》、《黃河口晚刊》、《東營網》的電子信息網絡發布、出售與轉載權利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東營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“來源:東營日報、黃河口晚刊、東營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來源:東營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東營網聯系。
熱點推薦
紅棗的六種養生的吃法從營養的角度來說,紅棗富含鉀、鈣、鐵、錳、銅和...詳細>>
糖尿病切勿忽視心腎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腎臟更容易“受傷”,是因為糖尿病患...詳細>>
秋季養生七個“最佳”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,秋高氣爽,天干物燥。此時,養生...詳細>>
“秋凍養生”適合你嗎?“春捂秋凍、不生雜病”。春天不要急于脫掉棉衣,...詳細>>